至善園|優雅如畫,心向自在
發布時間:2022-07-30瀏覽次數:117
"人類的文明史,就是一部城市發展變遷的歷史。每一次文明的繁榮,都會留下一座繁華的城市。
這些城市一起,穿越時間的長河,連成歷史的坐標,像綴在曠野上的珍珠,不分晝夜地熠熠閃光。
在城市中,墓園作為過去與現在的交匯點,似乎可以透過這些珠光溯流而上,回顧那些融合了情感記憶的時光碎片。"
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窗口,嘉善不僅是浙江接軌上海的橋頭堡、第一站,還是全國唯一的縣域科學發展示范點、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。而墓園是城市人居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,更要承擔起區域人民“逝有所安,故有所尊”和“生者以慰,來者以游”的重大責任。
為滿足嘉善發展的需求,嘉善縣率先向廣大人民群眾、社會各界朋友發出“推行生態安葬、倡導綠色殯葬”倡議。楊藝集團響應嘉善縣政府的號召,積極參與到嘉善生態墓園的建設之中。2021年,楊藝集團結合縣民政局和嘉善武塘陵園各級領導的要求,設計建設至善園生態節地葬區,力求打造成為嘉善殯葬改革的成功范本。
至善園位于嘉善武塘陵園園區南側圍墻,是老墓區內僅剩不多的區域,面積約為113(長) m x 13.9(寬)m。
在這個僅有1572平方米的狹長空間里,楊藝通過景觀園林藝術與殯葬文化相滲透結合為基礎,巧妙的運用三種新式處理手段,讓它的每平方可安放穴位遠超老墓園,為兩千多名逝者設計一個永久的安息之所。
01
設計新中式
與城市公共生活相融合
設計新中式
與城市公共生活相融合
?中式元素的提煉和創新
兩千年前,亞里士多德將“至善”定義為幸福,孔子將“至善”作為人生信仰,斗轉星移,兩千年后,“至善”逐漸轉化為一種文化。
在善文化的傳承地嘉善,楊藝設計團隊以“善文化”為主題,取之精髓——“勤、孝、謙、和、思”,為至善園的四個小區進行命名,分別為“善勤苑”、“睿思苑”、“謙和苑”、“孝愛苑”,并根據每個小區的文化定位,放置不同的景觀雕塑和不同葬式。
整體設計以中式元素為載體,運用現代技術和材料,打造江南白墻灰瓦的建筑風格,層層迭落,錯落有致,黑白輝映,營造一種新中式的安靜、優雅之美。
?融合城市記憶,展現令人舒暢的城市風景
園區周邊是小城的工業廠房區,設計基本出發點是維護城市空間的環境與面貌,為逝者提供城市最有溫度的空間。并融合嘉善歷史文化底蘊,以規整對稱的建筑形態體現城市氣質,與生態有機的景觀緊密結合,相得益彰,為周邊工業區和市民生活環境注入新的活力。
△施工前
△落地后
△施工前
△落地后
△施工前
△落地后
新型墓園作為公益性生態葬區和群體人文紀念開發空間,蘊含的特色建筑以及獨具魅力的人文氣息,與城市公共生活相融合。
△在至善園舉行清明集體祭掃活動
02
安葬新方式
安葬新方式
故土芬芳,融于自然
整體葬式設計在變革中求創新,在創新中求變化。園區不做任何墓碑,以景觀生態為主,大面積種植綠化與草坪,地下可做深埋環保保護箱或可降解骨灰壇,力求響應殯葬改革理念,做到節地、生態、環保、公益、惠民的綠色殯葬。
?技術創新,提高土地循環利用率
將骨灰裝入可降解骨灰壇,深埋于花壇之下,經自行降解后與自然融為一體,真正從源頭上解決公墓土地資源枯竭、循環開發使用率低等各種問題,又能引導傳統觀念中“入土為安、入室為安”的思想,向“故土芬芳、融入自然”的生態節地理念轉變,契合了現代生態理念。
?保留銘牌,傳遞溫情
銅銘牌為生態葬逝者保留名字,回應逝者及其家屬的關切。
?葬式多樣化,提高墓地使用率
主題園區產品則以自然生態葬為特色亮點,多樣式組合布置為原則,將景觀雕塑葬、樹葬、花壇葬、草坪葬等與景觀相結合融入墓區中,融墓于景,融銘牌于建筑,移步變景。
漫步其中,恍若走入生態公園,回歸靜謐空間。滿目青蔥的草地和茂盛的綠植,這里沒有林立的石碑,只有景觀紀念墻上鐫刻的名字和肅穆的空氣,這是一片緬懷之地。那些被紀念的人安放于此,在藍天白云下,在鳥語花香間,在一片蔥綠中“安家落戶”,與大自然融為一體,讓自然美景、無盡追思在此長相伴。
特色文化與景墻壁葬相結合的方式。將嘉善的“善文化”、歷史底蘊、嘉善農民畫、西塘美景等融入文化景墻,化作新的立體化紀念方式。
△施工前
△落地后-以淺色為基調凸顯寧靜舒適感
03
殯葬新理念
殯葬新理念
探索生態可持續發展墓園
獲得浙江省民政廳肯定
2022入選省級公益性節地生態安葬示范點
嘉興日報、澎湃新聞等媒體紛紛報道
△圖為嘉興日報 鏈接為:http://jxrb.cnjxol.com/jxrbPaper/pc/content/202112/13/content_85328.html
-END-
上一篇:不畏酷暑,參觀指導促提升
下一篇:參觀指導 蓄力前行